政府服务热线:0851-12345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与廉政
贵州省审计厅喜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打印本页 字号:

 2015年初,省审计厅在省直机关目标绩效考核中再次荣获优秀等次,连续9年荣获该荣誉;在2015年2月28日被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这是省审计厅持续以来始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动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的结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省审计厅以“六加强、六突出”作为文明创建活动的抓手,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振了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精气神,为审计事业的发展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第一,加强安排部署,突出文明创建活动的时代内涵。省审计厅党组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实施机构,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如飞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有专职机构和专人负责创建工作。每年都会根据中央、省委、审计署和省直机关工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部署,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制定创建工作规划,重要主题实践活动拟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安排措施。赋予创建活动的时代内涵,避免创建活动与审计工作推进“两张皮”,通过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审计机关的凝聚力和审计人员的精气神,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依法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能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第二,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突出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省审计厅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增强理论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有效性,在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成效,加强学习交流上下功夫,通过多种措施加大学习型审计机关的建设力度。2012年安排资金50多万元,在全省101个市、县审计局建立了审计文化书屋;2014年开展“道德讲堂”进机关活动。近两年,通过举办年终培训班、审计业务培训班和“道德讲堂”等形式,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党章的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机关作风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巨大热情,形成了同心同德建和谐、安定团结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的各项工作部署。在财政管理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扶贫资金审计、土地出让金审计等繁重而艰巨的审计任务面前,克服困难、奋勇争先、打了一个又一个的攻坚战,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加强民主集中制,突出审计机关廉政建设。省审计厅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工作,严格遵守审计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守住底线,坚决杜绝“以审谋私”的行为发生。在决策方面,按照《审计厅党组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定》,认真推行和完善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充分履行民主集中制等原则。在内部管理方面,坚持定期对厅机关财务进行清理,建立健全财务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贯彻实施《贵州省审计厅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对领导班子、各处、室、中心负责人、一般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了明确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责任层层明确,压力层层传递。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对发生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处室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审计组长和相关分管领导的责任。在重大审计项目实施中,对各审计组廉政情况开展全覆盖式巡回检查,加大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廉政风险防控贯穿于审计各环节,促进审计人员遵守审计纪律,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认真抓好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大力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做到了会员卡 “零持有”、小金库 “零设立”、公务用车 “零违规”。厅机关没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机关干部作风行为规范“四要十不准”等规定的行为,真正做到了“打铁先要自身硬”。

第四,加强审计队伍培训,突出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队伍。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修订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实施方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业绩能力表现,坚持实践标准、实绩依据、实干导向、注重能力素质,引导干部在重实干、出实绩上下功夫,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位置,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出台实施了《审计业务骨干人才和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和《贵州省审计专业领军专业选拔管理办法》,把审计专业领军人才按正高职称进行管理,在厅机关评出审计专业领军人才9人、审计业务骨干人才20人,对审计专业领军人才给予奖励,使他们扎根于审计工作,爱岗敬业;与贵州财经大学联合举办两期MBA班,专门面向全省审计系统进行招生,第一期已有29人获研究生学历和工商管理硕士。厅机关已有30位同志经考评获高级审计师技术职称,审计队伍的人才规模效应正逐步凸显。

第五,加强审计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突出依法审计和文明审计。省审计厅认真开展普法工作,荣获普法先进单位。近两年,组织对全省审计干部进行了3次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培训强化审计人员对审计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知识理解和应用。严格执行审计审理制度,强化审计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建设,制定了《贵州省审计现场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认真开展“严谨细致、提高质量”活动,把质量控制落实到每一个审计项目中。切实培养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规范审计程序,严格控制实施,规避审计风险,努力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在坚持依法审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明审计。把文明审计作为一种理念,做到遇事先讲道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诚恳待人,以理服人,不以监督者自居,不以“有问题”认定开始工作,构建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把文明审计作为一种职业素养,做到时刻保持职业谨慎,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存私心杂念、不偏袒任何单位和个人。把文明审计作为自觉行动,做到放下架子,热情待人,友善处事,善于沟通,善于倾听,从态度、语言、举止、着装及履行审计职责各环节对审计执法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第六,加强文明审计文化的营造,突出和谐审计机关建设。一是倡导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树立顾全大局、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公道正派、无私奉献的行政道德观,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行政权力观。二是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活动、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开展了创造“优良作风、优质服务、美化环境,做人民满意的共产党员”和建设“诚信机关”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团结、奋进、公正、奉献、创新、和谐”的审计机关文化建设。三是加强人文关怀,提出“一个关心”、“两个尽力”、“三个必去”、“四个有”的要求,尽力改善审计人员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尽力帮助审计人员解决个人和家庭实际困难。四是开展多种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职工文体活动室,积极开展各类的活动,激发健康向上情趣,联络同志们的思想感情,增强机关凝聚力。组织了“三八”妇女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七一”党规党法知识竞赛活动、“八一”复转军人座谈会、国庆文体游艺活动、“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创一流”的演讲活动、运动会、登山健身活动、“五、四”青年审计知识竞赛活动等,使审计干部在轻松愉快中缓解紧张情绪,培养团队精神,密切同志友情,激发公务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通过“六加强、六突出”的文明创建活动,鼓舞了审计干部的精气神,增强了审计队伍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坚定了每一名审计职工“立审报国,执审为民”的工作理念。省审计厅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文明创建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审计人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敢于担当、奋勇争先的精气神为审计事业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2010年至2014年的五年间,组织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和调查1.71万个单位,查出违规金额500多亿元,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移送案件或事项626件、涉及人员470人,为国家增收节支171亿元,核减工程投资100多亿元。其中,厅机关共完成审计和调查398个单位,查出违规金额300多亿元,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移送案件或事项207件、涉及人员194人,为国家增收节支42亿元,核减工程投资10多亿元。债务审计为省委、省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16次,一个审计项目能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多次批示,在我省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尚属首次。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在国内外尚无借鉴的情况下,勇于担当,敢于先行先试,完成2个县的试点审计,达到了取得成效、总结经验、可推广可复制的目的,创新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范德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