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审计工作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县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基层审计机关作为最前沿的主阵地,必须正视本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责使命,认真落实审计署“审计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和省审计厅“审计质量持续提升三年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一、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审计监督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属性是审计的根本属性。我们始终将政治导向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新时代新征程将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重点工作,以党建为引领,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领域,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大对重大政策落实、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运营等重点领域的审计力度,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风险隐患,推动重大政策落地见效,做到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二、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整改落实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关键所在。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压实被审计单位主体责任,扎实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推动审计整改落地见效。
一是压实整改责任。明确被审计单位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审计整改方案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具体整改意见,核实整改期限,构建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整改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跟踪督促。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台账,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制落实。加强整改情况跟踪检查,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审计整改“动态清零”。
三是注重标本兼治。重视源头治理,加强审计整改研究,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如整改力度不够、整改成效不佳、整改机制不完善等。建立健全审计组、业务股室、整改部门三级审核机制,促进审计整改工作提质增效,实现审计整改成果最大化。
三、运用技术手段,锻造数字尖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们着力培养年轻审计干部利用大数据和计算机审计的能力。抽派年轻业务骨干参与上级审计机关开展的各类大数据审计培训和审计项目,通过 “以审代训”的方式,让审计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审计干部积极探索新技术与传统审计方式的有效结合,建立审计数据分析团队,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数据进行筛选、比对、分析,精准发现审计疑点,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如,在近年开展的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中,我们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全县所有预算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快速锁定疑点问题,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创新组织方式,提高审计效率
一方面,加强审计项目统筹整合。科学安排审计项目计划,合理调配审计资源,采取“1+N”等审计组织方式,将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提高审计监督的覆盖面和综合效应。另一方面,加强审计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建立健全审计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工作的协作配合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成果共用、问题共商,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审计能力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学习的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审计人员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加大审计人员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培训班、开展业务研讨、组织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拓宽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三是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严格执行审计 “四严禁” 工作要求和审计 “八不准” 工作纪律,强化审计人员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做到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杜绝以审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维护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
审计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努力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