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服务热线:0851-12345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审计局长谈审计 | 正安县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林
打印本页 字号:

审计谈话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手段,其成效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深度。对于地方审计机关“一把手”而言,掌握科学有效的谈话艺术,既是履职能力的体现,更是提升审计质效的关键。笔者结合基层审计实践,总结提炼出审计干部开展询谈应遵循的“四要四忌”原则。

一、审计询谈的“四要”准则

(一)形式要灵活多样

突破传统谈话的程式化束缚,建立多层次谈话机制。正式谈话与非正式沟通相结合,既可通过规范的询问程序获取书面证据,也可运用“喝茶聊天”“工作餐叙”等柔性方式消除隔阂。特别要注重构建“立体化”信息网络,除直接当事人外,应重点约谈财务、人事等关键岗位知情人,必要时延伸至服务对象和关联单位,通过多维度信息交叉验证还原事实真相。

(二)目标要清晰明确

实施“靶向式”谈话设计,建立“一人一策”谈话方案。根据前期摸底情况,精准制定谈话目标清单:对问题线索明确的,重点突破事实细节;对存疑待查的,侧重收集补充证据;对苗头性问题的,着力拓展线索渠道。同时要因人施策,对性格直率者可采用“直接突破法”,对谨慎内向者宜用“渐进引导法”,确保谈话有的放矢。

(三)内容要精准聚焦

实行“问题导向型”谈话模式。证据充分时,采用“细节追问法”固定关键要素,重点完善时间、金额、审批等证据链;线索模糊时,运用“发散引导法”,通过关联事件、异常现象等切入点打开突破口。要建立谈话内容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反馈及时优化提问策略,确保始终紧扣审计重点。

(四)准备要充分扎实

构建“全流程”谈话准备体系。前期要绘制“权力运行图”和“利益关系网”,分析研判重点环节和关键人物;中期要制定“三套预案”(主谈方案、备选方案、应急方案),组织模拟攻防演练;后期要梳理谈话要点清单,预设可能的回答及应对策略。特别要注重电子数据等辅助证据的收集整理,为谈话提供坚实支撑。

二、审计询谈的“四忌”红线

(一)忌目标模糊仓促上阵

严格执行“三不谈”制度:证据链不完整不谈、对象不明确不谈、目的不清晰不谈。建立谈话审批机制,未经充分论证不得擅自开展重要谈话,避免“打草惊蛇”或陷入被动。

(二)忌主次不分偏离主题

建立谈话进程管控机制,设置“问题清单”和“时间节点”,当谈话偏离核心时,要及时运用“话题回收术”;对故意绕弯的,要适时出示证据施加压力,确保谈话不走过场。

(三)忌准备不足应付了事

实行谈话准备“双核查”制度:核查证据材料的完备性,核查谈话方案的可行性。未完成“五个一”标准(一份提纲、一套证据、一组预案、一名记录、一个场地)不得启动正式谈话。

(四)忌言行失范突破底线

严守审计“八不准”纪律,杜绝诱导性提问、承诺性表态等违规行为。要规范使用审计术语,做到提问有据、回应依法,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新形势下,审计领导干部更应锤炼谈话技巧,将严谨的法治理念与灵活的工作方法有机结合,切实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建议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审计谈话标准化指引,完善谈话技巧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